為達到工件心部硬度高于表面硬度的效果,我們需要采用逆淬火工藝,那么什么是逆淬火呢?下面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!
逆淬火是通過預冷淬火,使淬火冷卻過程不連續(xù)變化,得到心部硬度高于表面硬度的淬火方法。是清水(Shimizu ) 和塔穆拉(Tamura)在研究圓棒硬度分布后于1978年首先提出的一個術語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預冷淬火試棒的中心硬度比其表面更高。
1977年,洛里亞(Loria) 證明在一些情況下,預冷淬火能增加硬化層的深度。隨后,在同一年,清水和塔穆拉解釋,這一現(xiàn)象是由淬火過程中冷卻速度的不連續(xù)變化導致的,這一效應取決于冷卻速度突變之前孕育期的持續(xù)時間。在那以后,Liscic 和陶敦(Totten) 的試驗工作以及陳明偉(Chen) 和周禾豐(Zhou) 的數(shù)值模擬表明,預冷淬火期間工件表面以下的平均冷卻速度比表面更高。這些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,淬火期間的吸熱動力學——而不只只是冷卻時間——對淬火部位中的硬度分布有重要影響。與常規(guī)的硬度分布不同,它可以使心部硬度比表面硬度更高。在常規(guī)淬火中,冷卻速度連續(xù)變化,從工件的表面到中心部位,冷卻速度不斷下降。在預冷淬火中,由于淬火起始時的冷卻速度相對較慢,表面的冷卻速度也較慢,隨后由于工件表面?zhèn)鳠岬耐蝗惶S性地變大,工件表面以下直至中心的冷卻速度變得更大。
需要指出的是,延遲淬火、預冷淬火如果沒有得到心部硬度高于表面硬度的工藝效果,就不能稱其為逆淬火。
瑞典IVF智能淬火介質冷卻特性測試儀SmartQuench用于試驗和評價淬火介質冷卻特性與淬火系統(tǒng),用于:淬火介質的檢測、淬火介質檢測的監(jiān)控、故障探測、淬火介質的比較,是合理選擇淬火介質優(yōu)化淬火工藝不可缺少的檢測設備!
尊重版權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zhouw.org.cn